![](http://image.uczzd.cn/17450501155707335274.jpg?id=0&width=720)
今天来看点不一样的,只见这名男子徒手伸进了正在流淌的熔岩中,一下不够他还在反复试探,这熔岩温度少说也有上千度了,他的手却完全没有被烫伤的痕迹。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呢?不是这名男子足够幸运,而是因为它运用了一种名为“莱顿弗罗斯特效应”的原理。 那什么是“莱顿弗罗斯特效应”呢? ![](http://image.uczzd.cn/11950398727476179926.jpg?id=0&width=720)
在加热的锅里撒一些水,可以看到水并没有蒸发,而是形成了小水珠在锅里滚动,这其实就是莱顿弗罗斯特效应。它指的是液体不会润湿炙热的表面,而是仅仅在其表面形成一个蒸汽层的现象。 ![](http://image.uczzd.cn/1434857656074570309.jpg?id=0&width=720)
我们都知道水的沸点是100度,超过100度时水就会沸腾,但是继续将水加热至莱顿弗罗斯特点,也就是大约193摄氏度时,水珠与锅接触的部分就会迅速沸腾产生水蒸气。 ![](http://image.uczzd.cn/8754655532699261284.jpg?id=0&width=720)
仔细看,这层蒸汽层会隔绝水与高温锅面,使水珠悬浮起来,而水蒸气的传热比液体要慢得多,这也就阻挡了水珠继续吸收锅面的热量,大大降低了水的沸腾速度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此时的水珠,依旧可以保持液体状态,在锅面上滚动的原因了。 ![](http://image.uczzd.cn/17450501155707335274.jpg?id=0&width=720)
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上面提到的男子,徒手摸熔岩后手并没有受伤的原因。当皮肤接触到高温熔岩的表面时,接触点会迅速沸腾形成一层水蒸气,这层水蒸气能够隔绝皮肤,与高温熔岩的直接接触,从而减缓了皮肤的气化速度,因此就能够保护皮肤不被高温熔岩灼伤了。不过这个作死实验有个BUG,那就是不能把手长时间放在熔岩里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 ![](http://image.uczzd.cn/5988850035444197813.jpg?id=0&width=720)
同样有此现象的还有超度温度的液氮,液氮的温度为零下196℃,将液氮泼在手上,手也并没有被冻伤,这其实也是因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。对于液氮来说,人体皮肤是一个超高温环境,利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,使液氮与皮肤之间形成一层蒸汽层,也就隔绝了高低温差的伤害。 ![](http://image.uczzd.cn/17603145310252785877.jpg?id=0&width=720)
还记得2014年,关注渐冻人症的“冰桶挑战”吗?人们拿着一桶桶冰水从头上浇下,即使作为旁观者也能感受到那种彻骨奇寒。然而,这项挑战对于常年居住在,寒冷地带的俄罗斯居民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。 ![](http://image.uczzd.cn/16520062204853961069.jpg?id=0&width=720)
曾经就有一名来自战斗民族的男子,进行了一次升级版的“冰桶挑战”,它使用的不是冰水,而是-196℃的液氮。这名男子在一家生产液氮的化工厂工作,时年34岁,只见他提起一桶液氮就迎头浇下,瞬间一股白烟笼罩,一旁的树枝立刻被冰封,并且很轻易的就在他手中被碾成了碎片,然而他却毫发无伤,这就是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的魅力所在。 ![](http://image.uczzd.cn/3902395730115444333.jpg?id=0&width=720)
但是大家就不要轻易尝试了,使用不当很有可能会导致局部低温冻伤,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皮肤坏死。
|